在這近日的災難中,發現了社會上類似死亡崇拜的傾向,正如人死了之後往往會被美化,人在面對災難之後總會被賦予光環。
有人投訴說香港是個「投訴之都」,香港的人沒有愛心又沒有智慧,更因出現恐慌性「盲搶鹽」而被視為笑話,為甚麼我們的社會是這樣的呢?相反,日本人面對災難時,表現冷靜,守望相助、團結,沒有搶東搶西,機構也免費派發糧食,然後大家都很仰慕日本人克己、守禮的民族特性。
其實這不過是民族特性。日本人從來都是相對地冷靜的,香港人從來都是相對地急躁的。日本人對其統治者的信任遠超香港人對政府的信任,這是歷史的問題,因此歷史上出現了南京大屠殺,因此二戰時出現了神風敢死隊,不是想要在這個時候翻舊帳,太不合時了,也永遠不會知道甚麼時候才真正合時,不過日本人這樣冷靜,明顯是因為他們非常信任他們的政府。香港人沒有那盲目信任的條件,寧願相信流言,因為香港人見慣了社會勢利,習慣了甚麼都要靠自己,在災難的時候,更加做不到甚麼都不做,總要以行動去安撫自己,而且行動要快,沒有時間可以等,那是我們的社會步伐,香港人沒有安全感,在香港的草根百姓更加沒有安全感。
有篇報導說香港的家庭居住環境小,但電視偏大,(而不用說的就是香港人慣了手勢無所事事就開電視),因此面對周而復始的災難報導,再加上那無處可逃的侷促感覺,就很容易代入角色,像置身災難其中,身同感受,然後進入恐慌狀態。
但偏偏因為香港人從來都不是太願意聽天由命,又有人喜歡惡作劇,更多虧那些奸商,終於我們的社會成為了眾人的笑話。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反應好過沒反應。雖然好像各家自掃門前雪那樣,大家搶住去搶調味品,但我不相信有人沒調味品用,走過隔離屋想借,真的會有人托手踭。到底是不是我不了解自己的社會?但我記得香港這個小小的城市的人總是熱心捐款搞慈善,我記得沙士的時候,雖然有人搶口罩有人發國難財有人在網上散播謠言,但我們的醫生護士甚至醫院阿姐那樣奮不顧身死守在醫院,颱風或火災的時候,我們的消防員還是會冒死救人,然後我們當中還有太多人默默耕耘。
讚某些人的同時是不是就要找某些人來踩?為甚麼我們只看見別人的好,看不見自己人的好?為甚麼香港人的恐慌那樣可笑?難道恐慌不正常?為甚麼面對災難還要處之泰然?我們都是實實在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啊。地震之後又海嘯,海嘯完又核危機,美國的軍艦去到半路都要掉頭,在位者只會空口講白話,這樣的情況怎樣不叫人恐慌?更何況我們面對過甚麼災難?日本人冷靜某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自小就接受地震訓練,而他們的傳媒又很合作地在災難時期懂得千方百計去避免煽情,我們的傳媒又是怎樣的呢?
香港人面對災難的反應就是這樣了,呼天搶地的、抱頭痛哭的、不知所措的,未燒到埋身已經驚定先的,可能是因為我很天真,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反應比較真,我們還不至於因為過度壓抑自我而需要製作越級電影或建構虛擬世界去投射個人情感或釋放負能量。衰就衰在我們太依賴消費,有幾多香港人喜歡以購物減壓,精神環境不足只能以物質環境作支援,這的確是個可悲的社會現象,有很多人必須靠買東西這動作去抓住甚麼來充實身心,但這消費文化也不是香港獨有的,正如惡夢般的少女援交文化也不是香港人發明的。
然後這樣一個核危機只有50個人去解決,然後這樣一個富有先進的國家裡,竟然有多個老弱傷殘被醫護人員遺棄,然後香港人還是決定要投訴嘲笑香港人的無知愚昧和悲哀,無視一些關乎歷史教育經濟社會文化甚至科技等等因素的考慮去把中日兩個地方的人的反應相提並論,這才是真正可悲的地方。
我選擇相信我們還有未來。最好是全世界所有在位者都能夠懸崖勒馬,說真的,天然災害難以避免,要死也不能說不甘心,但核危機呢?明明就是人禍。最不甘心的就是那麼多人偏偏要為別人的錯誤而犧牲,當中的犧牲者還未計其他生物。人類啊,人類!永遠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